汉服|科普向:点翠的历史
延续千年的
蓝色传奇
——点翠
相信很多不穿汉服的姐妹对点翠也略有耳闻。今天青葵就给大家讲一讲点翠的历史以及自制仿点翠入门所需要的一些工具(估计不会写教程,入门到入土只需要一次尝试)。其实我个人是认为既然点翠是一门工艺,所以即使不是用翠鸟的羽毛我也习惯称之为点翠。严格来讲是分点翠和仿点翠的,毕竟点翠的惊艳之处就是在“翠”上(全文会分开讲的)。
“点翠”溯源
“点翠”一词最早见于明代文献。所见作品亦以明清为多,但并不意味着这种工艺晚至明代才出现。早在战国时期《买椟还珠》的故事中就有楚人的木匣“楚人有买其珠于郑者,为兰木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韩非子》)。能让买家不要珍珠只要盒,这“辑以羽翠”盒子的美丽可见一斑。《汉书》记成帝宠妃所居之昭阳舍,内壁以明珠、翠羽为饰;《晋书》、《南齐书》谓太子远游冠以翠羽为冠;唐、宋诗文中“手持凤尾扇,头戴翠羽笄”、“只有余香留得住,满地花钿翠羽”等,由此可见,自战国以来以翠羽为装饰的颇为流行。
唐中宗女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织二裙,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百鸟之状,并见裙中(《旧唐书·五行志》)。安乐公主造百鸟毛裙以后,百官、百姓之家效之,“山林奇禽异兽,搜山荡谷,扫地无遗。”(《朝野佥载》)
百鸟群概念图
直至宋代,史载北宋初年魏国大长公主“贴绣铺翠襦”入宫秋七月,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责,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乘以出入。”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节选自《资治通鉴》)
宋太祖于开宝五年(972年)下诏“禁铺翠”(此铺翠即是点翠)。
徽宗大观元年(1107),郭天信乞中外并罢翡翠装饰。帝曰:“先王之政,仁及草木禽兽,今取其羽毛,用于不急,伤生害性,非先王惠养万物之意,宜令有司立法禁之”(《宋史》卷一百五十三)。绍兴年间,无论皇室宫闺,抑或士庶之家,妇人服饰、首饰均以翠羽、黄金为尚(《宋史》卷六五)。都城临安商业繁荣,百业兴旺,有碾玉作、铺翠作等各色作坊(宋 吴自牧 《梦梁录》)。“京城内外有专以打造金箔及铺翠、销金为业者不下数百家,列之市肆,藏之箧盝。通贩往来者往往至数千人”(清 徐松《宋会要辑稿》)。高宗于绍兴五年(1135)、七年颁布“铺翠”、“销金”之禁令。
宋仁宗曹皇后像
绍兴二十七年(1157),交阯贡翠羽数百,“焚之通衢,立法以禁”(《宋史·五行志》)。并严禁广州、福建采捕翠鸟。现有的销金、翠羽服饰限三日内销毁。明知故犯或知情不报者受罚,举报则受赏。重申“自今后,宫中首饰衣服,并不许铺翠、销金”。丙戌,御药院言:“永佑、昭慈等攒宫,帝后生辰酌献,所用铺翠镂金花。乞以药玉叶漆金纸代充。”(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从之。时上禁销金铺翠甚严,自禁中始(《宋史全文》卷二十二)。药玉就是现在说的琉璃,可以看到宋代就有以琉璃仿制替代点翠制品的做法,类似现代的烧蓝、点绸替代点翠。也可以看出禁铺翠之心可谓坚决。高宗后,孝宗、宁宗亦屡申此令。乾道五年(1169)临安府官员上奏“结断铺翠销金”(《宋史全文》卷二十四)。
清 银镀金点翠嵌石凤饰 故宫博物院收藏
即使皇家带头禁止,点翠在宋代依旧屡禁不止,正说明点翠在当时有多受欢迎。同时在宋朝点翠的应用渐渐转向了首饰方面。经过不断改善发展,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点翠艺术达到了发展顶峰,在《雍正十二美人图》中,点翠流行于清宫贵族女眷们的穿戴中,着实已成当朝的宫廷潮流爆品。
《雍正十二美人图》倚踏观雀
到了清末民初,点翠便在民间流行,那时许多富庶人家都会在女儿出嫁时为其置办一套点翠首饰作为嫁妆,为女儿平添尊贵。也因为如此,大量的翠鸟被捕杀。1933年,中国最后的一家点翠工场终于关闭,取翠鸟羽毛为材料的点翠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艺术让步于生命,便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了。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点翠文物就多为明清时期。
明 孝靖皇后点翠镶珍珠宝石金龙凤冠局部 故宫博物院收藏
“点翠”取材
可能从溯源来看,我们只能看到点翠的魅力,即使皇家出面也依旧屡禁不止。那接下来我们就讲讲美丽背后的付出——翠鸟。
白胸翡翠
其实我们平时说的翠鸟并不是单指一种鸟,而是一个大家族。翠鸟(佛法僧目翠鸟科鸟类的统称,一般指翠鸟属)。翠鸟属(学名:Alcedo)的鸟类,属中型水鸟。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像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食物以鱼类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共15种,48个亚种。中国有3种: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最后一种常见,分布也广。常栖息于小河、溪涧、湖泊及灌溉渠等水域以及有灌丛、疏林的地方。此外,蓝翡翠、白胸翡翠也比较常见。蓝翡翠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白胸翡翠在长江以南地区很多见。
蓝耳翠鸟
古代的翡(翠)鸟多产于南方,“安南(今越南)"、真蜡(今柬埔寨)"、暹罗(今泰国)"、交趾(今越南北部)"、占城(今越南境内)、榜葛剌(今孟加拉国)等地出产或向中原王朝入贡翠羽的记载。“翡,赤羽雀也。出郁林,从羽,非声。雄赤曰翡,雌青曰翠。”(东汉 许慎《说文解字》)郁林即今天的广西玉林。(翡)翠鸟的雄鸟羽毛为赤色,名为“翡”;雌鸟羽毛为青色,名为“翠”。后来,古人将这两个原本形容鸟羽毛的字转用到描写红色和绿色的饰物。
鹤嘴翠鸟
因翠鸟羽毛色彩艳丽不仅可供观赏又可取之作为装饰,在南方地区进贡给中原王朝的奇珍异宝中,翠鸟是必备之物。“成王时,苍梧献翡翠”(《周书》)。“尉佗献文帝翠鸟千”(《汉书》)。“日南远致翡翠,充备宝玩” (西晋 张勃《吴录》)。
捕捉到翠鸟后方能获取翠羽,唐诗对罗翠不乏记载,如"天长水远网罗稀,保得重重翠碧衣"(韩偓《翠碧鸟》);"炎州罗翠鸟,瘴岭控蛮军"(马戴《送从叔赴南海幕》)。当时多活体取翠,以镊拔取脊背之羽,然后"纵之去"(个人觉得活到取完羽毛放走的几率比较小,当场死亡的几率比较大)。唐、宋时期,翠羽的计量单位为合,通常两只翠鸟脊背上的毛为一合。《通典》记天宝年间安南都护府年供翠羽两百合,岭南道玉山郡(今广西境内)供三百合,即相当于集四百、六百只翠鸟之羽"。南宋商贾所撰《百宝总珍集》记载当时翠羽价格每合可卖到三千。十合为一串,六合佳者配搭四合质逊者一并销售"。
清 点翠风吹牡丹纹头花 故宫博物院收藏
“绍兴二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内降诏曰:朕惟崇尚俭素,实帝王之先务,祖宗之盛德。比年以来,中外服饰过为侈靡,虽累行禁止,终未尽革。朕躬行敦朴以先天下,近外国所贡翠羽六百余只,可令焚之通衢,以示百姓。行法当自近始,自今后,宫中首饰衣服并不许铺翠销金,仰干办内东门司常切觉察,如违,以违制论。”(《宋会要》)
古人认为要在鸟活着的时候取下它的羽毛,才不会影响羽毛的质感,即使这样并不会让翠鸟立刻死掉,但它们过不了多久便会死亡。赴华的葡萄牙使臣皮列士的《东方志:从红海到中国》提到,明代的中国人喜欢从东南亚进口颜色艳丽的死鸟,用来装饰首饰。可知当时鸟是以尸体的方式运到中国的。不论是活取还是死后才取,对于翠鸟来说都是被剥夺了生命。
罗湖海关查获的一大批翠鸟尸体
因为内容实在是太多所以分成上下两篇。全文内容均为整理非原创,图片也均来自网络。下篇写出来的时候会把所有参考的文献全部整理出来。(我争取下周把下篇整出来)
往期推荐
今日问答:在《点翠》一文中,提到了“翡翠”一词的由来是什么?
36期答题奖品公示
微博问答
↓↓查山正小程序↓↓
求求点赞和在看吧,ღ( ´・ᴗ・` )比心